“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景画面,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原文如下: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在这段文字中,“月出于东山之上”描述的是月亮从东边的山峦上缓缓升起的情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徘徊于斗牛之间”则指的是月亮在天空中仿佛在星宿“斗”和“牛”之间缓慢移动,营造出一种静谧、悠远的意境。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句诗不仅写出了自然景色之美,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宇宙的思考。月亮的“徘徊”暗示了时间的缓慢流动,也象征着人在天地之间的渺小与孤独。这种景象让苏轼产生了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进而引发他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
此外,“斗牛”是中国古代二十八宿中的两个星宿名,用以指代天空中的方位,增强了诗句的古典韵味和文化内涵。整句话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画面,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总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与哲学思考的体现,是《赤壁赋》中极具代表性的经典句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