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得寸进尺是什么意思】“得寸进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已经获得了一定利益或好处后,仍然不满足,继续要求更多的东西。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通常用于批评那些贪心不足、得理不饶人的人。
下面是对“得寸进尺”的详细解释和相关资料的总结:
一、词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得寸进尺 |
拼音 | dé cùn jìn chǐ |
释义 | 比喻在已经得到一些好处后,继续索取更多,不知满足。 |
出处 | 《战国策·秦策》:“臣闻之,得寸则寸,得尺则尺。”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贪婪或不知足的行为。 |
近义词 | 贪得无厌、得陇望蜀 |
反义词 | 知足常乐、适可而止 |
二、使用场景与例子
1. 职场中:某员工在公司升职加薪后,还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同事可能会说他“得寸进尺”。
2. 生活中:朋友之间借钱后,对方不仅不还,还继续借钱,这种行为也常被形容为“得寸进尺”。
3. 商业交易:商家在客户支付了部分款项后,又不断要求额外费用,也可能被视为“得寸进尺”。
三、文化背景与意义
“得寸进尺”源自古代战争中的策略思想。古人认为,在战场上如果能夺取一寸土地,就应该继续争取一尺,以扩大战果。后来这个说法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比喻人在利益面前不知节制,步步紧逼。
在现代社会中,“得寸进尺”多用于批评那些不讲诚信、贪图私利的人,强调做人要懂得适可而止,保持谦逊和感恩之心。
四、总结
“得寸进尺”是一个具有明确褒贬色彩的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在已有收获的情况下仍不知满足,继续索取更多。它提醒人们在生活中应学会知足,避免因贪心而失去更多。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观点,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