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中的古今异义词】《劝学》是战国时期荀子所作的一篇重要散文,文章以劝勉人们勤奋学习为主题,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在阅读和研究《劝学》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词语,在古代与现代意义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古今异义”。了解这些古今异义词,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原意。
以下是对《劝学》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的总结,并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说明。
一、古今异义词总结
古今异义词 | 古义 | 今义 | 出处及例句 | 释义说明 |
博学 | 广泛地学习 | 学识渊博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古代指广泛学习各种知识,而非单纯指学历高或知识多 |
须臾 | 片刻 | 需要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古义为“片刻”,今义则引申为“需要”或“必须” |
跂 | 抬起脚后跟 | 起立 |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古义指踮起脚尖,今义多用于“起立”或“站立” |
假 | 借助 | 假装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古义为“借助、凭借”,今义多指“不真实” |
金 | 金属 | 黄金 | “金就砺则利” | 古代“金”泛指金属,如铜、铁等,今义特指黄金 |
筋骨 | 肌肉骨骼 | 力气 | “筋骨之强” | 古义指身体结构,今义多用于形容体力或力量 |
用心 | 专心 | 用心理解 | “用心一也” | 古义指“专心致志”,今义多指“用心理解”或“考虑” |
土芥 | 泥土草芥 | 土地 | “土芥” | 古义为“泥土和草木”,今义多用于地理名词 |
其 | 他、它的 | 那个 | “其曲中规” | 古义为“它、他的”,今义多用于疑问或指示代词 |
水 | 水面 | 水 | “水则清则无鱼” | 古义指水面或水体,今义为具体的液体 |
二、结语
《劝学》作为一篇经典古文,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词汇。通过分析这些古今异义词,我们不仅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还能感受到古汉语的独特魅力。在学习古文时,应注重词语的语境变化,避免因现代词义而误解古文原意。
对于学习者而言,掌握这些古今异义词,不仅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也有助于提升语文素养和文化理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