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簪弊屦指什么】“遗簪弊屦”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庄子·列御寇》:“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席,而以言钓富贵者,其身虽死,其名虽终,然其行不廉,其心不义,是谓‘遗簪弊屦’。”原意是指人虽然贫穷,但依然保持操守,不为富贵所动,即使丢失了簪子和鞋子,也不改其志。后世多用来形容人清高自持、不慕荣利的品格。
一、
“遗簪弊屦”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成语,最早见于《庄子》,后来被广泛用于形容那些在贫困中仍坚守道德、不贪图富贵的人。它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品格和操守,而非物质上的得失。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或日常表达中,用以赞美他人的高尚情操。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遗簪弊屦 |
出处 | 《庄子·列御寇》 |
原意 | 指人在贫困中仍保持操守,不为富贵所动 |
引申义 | 形容人清高自持、不慕荣利的品格 |
使用场合 | 文学、日常表达中,用于赞美他人高尚情操 |
近义词 | 清高自持、安贫乐道 |
反义词 | 贪图富贵、趋炎附势 |
适用对象 | 有操守、不为利益所动的人 |
现代意义 | 强调精神追求高于物质利益的价值观 |
三、结语
“遗簪弊屦”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在现代社会,面对各种诱惑与挑战,保持内心的清白与坚定,依然是值得推崇的品质。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应忽视精神世界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