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经营是什么意思】“持续经营”是会计和财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常指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继续正常运营,不会面临破产或清算的风险。这一假设是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也是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评估企业稳定性的重要依据。
一、
持续经营(Going Concern)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能够持续运作并履行其现有义务的能力。它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承诺,而是一个基于企业管理层对未来经营状况的合理判断。
在财务报告中,如果企业无法维持持续经营,就必须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特别披露,并可能需要调整会计政策以反映清算状态。
持续经营的判断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
- 企业的盈利能力
- 现金流量状况
- 债务偿还能力
- 经营环境的变化
- 管理层的战略规划
二、表格对比:持续经营与非持续经营
项目 | 持续经营 | 非持续经营 |
定义 | 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继续正常运营 | 企业面临破产或清算风险,无法继续经营 |
财务报表基础 | 基于持续经营假设编制 | 不基于持续经营假设,需特别披露 |
披露要求 | 通常无需特别说明 | 必须明确披露清算原因及影响 |
会计处理 | 使用历史成本原则 | 可能采用清算价值或其他方法 |
投资者关注点 | 盈利能力和成长性 | 清算风险和资产变现能力 |
管理层责任 | 评估并确认持续经营能力 | 若无法维持,应提出应对措施 |
三、结语
“持续经营”不仅是财务报告的核心假设之一,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稳定的经营环境是实现持续经营的关键;而对于投资者和债权人来说,了解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有助于做出更合理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