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医疗过错的规定是什么样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医疗过错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诊疗规范等行为,导致患者损害的法律责任。该法对医疗过错的认定、举证责任、赔偿范围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为医患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法律依据。
以下是对《侵权责任法》中关于医疗过错规定的,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清晰展示:
一、
1. 医疗过错的定义
医疗过错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未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导致患者受到不应有的损害的行为。
2. 归责原则
医疗过错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即只有在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存在主观过失时,才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3. 举证责任
患者需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及医疗过错的存在;但在某些情况下,法律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如无法提供病历资料等)。
4. 免责情形
若能证明医疗行为符合诊疗规范、患者自身原因或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损害,医疗机构可免除责任。
5. 赔偿范围
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精神损害赔偿等,具体根据损害程度和实际情况确定。
6. 医疗鉴定的作用
在涉及复杂医疗争议时,法院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医疗鉴定,作为判断医疗过错的重要依据。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
医疗过错定义 | 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未尽合理注意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行为 |
归责原则 | 过错责任原则(需证明过错) |
举证责任 | 患者需举证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及过错存在;特殊情况可推定过错 |
免责情形 | 医疗行为符合规范、患者自身原因、不可抗力等 |
赔偿范围 | 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精神损害赔偿等 |
医疗鉴定 | 可由法院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用于判断是否存在医疗过错 |
三、结语
《侵权责任法》对医疗过错的规定体现了法律对患者权益的保护和对医疗机构责任的明确划分。在实际应用中,医疗过错的认定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证据材料以及专业鉴定意见,确保公平公正地处理医患纠纷。对于医疗机构而言,严格遵守诊疗规范、提高医疗质量,是避免医疗过错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