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剖瓜分的意思是什么】“豆剖瓜分”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被分割得支离破碎、零散不堪。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国家、组织或整体结构在某种压力或灾难下被强行分割或破坏的情形,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豆剖瓜分 |
拼音 | dòu pōu guā fēn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天下之大,万民之众,而一国之君,不能尽知其情,是以人主虽有聪明之耳目,不能听闻四方之事,而使奸邪之人得以乘间而起,故曰‘豆剖瓜分’。” |
含义 | 形容事物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多用于比喻国家、组织等整体被强行分裂或破坏。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历史、政治、文学等领域中使用较多。 |
近义词 | 分崩离析、四分五裂、支离破碎 |
反义词 | 团结一致、完整无缺、浑然一体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豆剖瓜分”最早见于东汉时期的文献,最初用来形容国家的分裂和动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成语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不仅限于国家层面,也可用于描述个人命运、组织结构、情感关系等方面的破裂与分散。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历史事件 | 清朝末年,列强侵略,中国面临“豆剖瓜分”的局面。 |
政治分析 | 当前局势复杂,若不加强合作,国家可能陷入“豆剖瓜分”的境地。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描绘了家族因利益纷争而“豆剖瓜分”,令人唏嘘。 |
四、总结
“豆剖瓜分”是一个具有强烈形象感和历史厚重感的成语,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承载着对社会、国家和个体命运的深刻思考。在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准确传达出“被分割、破坏、失去完整性”的含义。
通过了解该成语的出处、含义及使用方式,可以更好地掌握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表达效果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