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顾左右而言他原文及翻译】《王顾左右而言他》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通过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揭示了统治者在面对道德责任时的推诿和逃避心理。本文将对原文进行整理,并提供准确的翻译,同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便于理解与查阅。
一、原文内容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王曰:“若是其甚与?”
孟子曰:“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王曰‘我疾视其政’,此之谓也。”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今有乐酒于室,一人饮酒,一人不饮酒。或问之曰:‘何不饮酒?’曰:‘吾不欲也。’又问之曰:‘何不饮酒?’曰:‘吾病也。’又问之曰:‘何不饮酒?’曰:‘吾无酒也。’”
“然则,人有不饮酒者,岂无故哉?”
王曰:“寡人不肖,不能及此。”
孟子曰:“此非汝之过也,乃民之过也。”
王曰:“然则,何以治之?”
孟子曰:“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从之。”
王曰:“善哉言乎!”
二、翻译说明
这段文字表面上是关于齐宣王与孟子讨论音乐和治理国家的关系,但实际上隐含着对统治者责任感的批评。齐宣王在面对孟子的提问时,选择了回避话题,转而谈论其他事情,表现出一种不愿直面问题的态度。
三、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下》 |
篇名 | 王顾左右而言他 |
作者 | 孟子及其弟子 |
背景 | 齐宣王与孟子对话,探讨治国之道 |
主题 | 批评统治者逃避责任、回避问题的心理 |
核心思想 | 治国应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生活,而非逃避现实 |
语言风格 | 讽刺性强,寓意深刻 |
历史意义 | 展现儒家思想中“仁政”理念的重要性 |
现实启示 | 启发领导者勇于承担责任,关注民生 |
四、结语
“王顾左右而言他”不仅是一则寓言故事,更是一种对现实政治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面对问题时不应回避,而应正视并积极应对。孟子通过这一典故,强调了领导者应有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这也是今天仍值得借鉴的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