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夫指的词语意思是什么】“千夫指”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因行为不端、品德低下或做出违背道德、法律的事情而遭到众人的指责和唾弃。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众人皆指”的含义,强调了社会舆论对一个人的强烈否定。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千夫指 |
拼音 | qiān fū zhǐ |
含义 | 形容一个人受到众人的指责和唾弃 |
出处 | 出自《鲁迅全集·且介亭杂文·这也是生活》:“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于是觉得,我从此没有了什么希望,也没有了什么失望,只是像一个被千夫所指的罪人。”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某人因不良行为而受到广泛批评 |
近义词 | 众矢之的、万人唾骂、遭人非议 |
反义词 | 万人敬仰、口碑载道、受人称赞 |
二、词语背景与文化意义
“千夫指”源自古代对社会道德和集体意识的高度关注。在传统观念中,一个人如果做了不道德的事,不仅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更会被整个社会所排斥。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也常被用来讽刺那些行为不端、丧失公德的人。
鲁迅先生曾用“千夫指”来形容那些被大众所唾弃的“罪人”,强调了社会舆论的力量和道德审判的重要性。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文学作品 | 他因为贪污受贿,最终落得个千夫指的下场。 |
新闻报道 | 该官员因滥用职权,被媒体称为“千夫指”。 |
日常交流 | 这件事做得很不地道,简直是千夫指。 |
四、总结
“千夫指”是一个具有强烈批判意味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不当行为而被大众所谴责。它不仅反映了社会对道德标准的重视,也体现了舆论监督的力量。在写作或表达中,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批判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扩展阅读,可参考鲁迅作品或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相关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