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历代国君一览表】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国力强盛,疆域辽阔,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楚国从西周初期受封为子爵,至战国末年被秦国所灭,共历经约800余年。本文将对楚国历代国君进行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帮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楚国的兴衰历程。
一、楚国历代国君简要总结
楚国的国君制度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但总体上延续了世袭制。楚国早期以“熊”为氏,国君多以“王”自称,尤其在战国时期,楚国正式称王,成为与中原诸国并立的大国。楚国的国君在位期间,有的致力于扩张领土,有的则因内政问题而陷入危机,最终导致国家的衰落。
楚国的国君大多在位时间较长,且多数有明确的在位年份记载,因此可以较为准确地梳理出其统治顺序。从西周初年的熊绎到战国末年的负刍,共有二十余位国君,其中不乏有作为的君主,如楚庄王、楚威王等,也有昏庸无能之辈,如楚怀王、楚顷襄王等。
二、楚国历代国君一览表
序号 | 国君姓名 | 在位时间(公元前) | 备注 |
1 | 熊绎 | 约前1042–前975 | 楚国始封君,受周成王封为子爵 |
2 | 熊艾 | 前975–前967 | 熊绎之子 |
3 | 熊䵣 | 前967–前946 | 熊艾之子 |
4 | 熊渠 | 前946–前886 | 自称楚王,扩张势力 |
5 | 熊挚 | 前886–前877 | 熊渠之子 |
6 | 熊延 | 前877–前847 | 熊挚之弟 |
7 | 熊勇 | 前847–前837 | 熊延之子 |
8 | 熊严 | 前837–前828 | 熊勇之弟 |
9 | 熊霜 | 前828–前822 | 熊严之弟 |
10 | 熊徇 | 前822–前800 | 熊霜之弟 |
11 | 熊咢 | 前800–前781 | 熊徇之子 |
12 | 熊仪 | 前781–前771 | 熊咢之子 |
13 | 熊坎 | 前771–前764 | 熊仪之子 |
14 | 熊眴 | 前764–前758 | 熊坎之子 |
15 | 熊赀 | 前758–前741 | 熊眴之子,称楚成王 |
16 | 熊侣 | 前741–前729 | 熊赀之子,称楚穆王 |
17 | 熊商臣 | 前729–前690 | 熊侣之子,称楚庄王 |
18 | 熊审 | 前690–前676 | 熊商臣之子,称楚共王 |
19 | 熊员 | 前676–前613 | 熊审之子,称楚康王 |
20 | 熊朱 | 前613–前591 | 熊员之子,称楚穆王 |
21 | 熊审 | 前591–前560 | 熊朱之子,再次称楚共王 |
22 | 熊员 | 前560–前545 | 熊审之子,称楚康王 |
23 | 熊吴 | 前545–前530 | 熊员之子,称楚昭王 |
24 | 熊章 | 前530–前529 | 熊吴之子 |
25 | 熊壬 | 前529–前516 | 熊章之子 |
26 | 熊囗 | 前516–前497 | 熊壬之子 |
27 | 熊槐 | 前497–前323 | 称楚怀王,后期失地 |
28 | 熊横 | 前323–前299 | 称楚顷襄王 |
29 | 熊完 | 前299–前263 | 称楚考烈王 |
30 | 熊悍 | 前263–前241 | 称楚幽王 |
31 | 熊犹 | 前241–前238 | 称楚哀王 |
32 | 熊负刍 | 前238–前223 | 最后一位楚王,被秦所灭 |
三、结语
楚国自西周初年起,历经数百年的发展,逐渐由一个边陲小国成长为战国七雄之一。其国君在位期间,或励精图治,或沉溺享乐,影响着楚国的命运。通过这份历代国君一览表,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楚国的历史脉络,以及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兴衰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