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的解释】《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共两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第一首。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久居异乡后重返故乡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人事变迁的无奈。
一、
《回乡偶书》(其一):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通过诗人回到家乡后与孩童的对话,表现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伤。诗中“少小离家老大回”点明了诗人离开家乡多年,归来时已年老;“乡音无改鬓毛衰”则说明虽然口音未变,但容貌已衰老;“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则是全诗的高潮,表现了诗人被当作外人看待的尴尬与心酸。
二、表格对比分析
诗句 | 含义 | 情感表达 | 修辞手法 |
少小离家老大回 | 年轻时离开家乡,年老才回来 |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对比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口音没变,但头发白了 | 对自身变化的感叹 | 对比 |
儿童相见不相识 | 孩子不认识自己 | 对人世变迁的无奈 | 侧面描写 |
笑问客从何处来 | 孩子笑着问他是谁 | 表现出纯真与陌生 | 细节描写 |
三、艺术特色
1. 语言简洁自然:全诗仅20字,却情感丰富,意蕴深远。
2. 情感真挚动人:通过日常场景传达出深刻的人生体验。
3. 对比手法运用巧妙:如“乡音无改”与“鬓毛衰”的对比,强化了岁月无情的主题。
4. 细节刻画生动:儿童的“笑问”为整首诗增添了生活气息和画面感。
四、文化意义
《回乡偶书》不仅是贺知章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古代文人普遍存在的乡愁情绪。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成为后人抒发思乡之情的经典范本。
结语:
《回乡偶书》虽短,却蕴含深厚的情感与哲理。它提醒我们珍惜时间,铭记故乡,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人生中那些无法逆转的变化与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