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生僻字,这些字虽然不常见,但它们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要介绍的“矍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不仅发音独特,而且含义深刻,常用于形容人的精神状态。
一、“矍铄”的读音
“矍铄”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 jué shuò。其中:
- “矍”读作 jué,声调是第二声;
- “铄”读作 shuò,声调是第四声。
需要注意的是,“矍”字较为少见,很多人可能会误读成“jù”或者“jué”,但正确的发音应为 jué。而“铄”字则相对常见一些,常出现在“铄金”“烁烁”等词中。
二、“矍铄”的意思
“矍铄”原意是指眼睛明亮、有神,后引申为形容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的状态。通常用来形容老年人虽年事已高,但仍显得精神抖擞、充满活力。
例如:“这位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精神矍铄,走路都特别利索。”
三、“矍铄”的使用场景
“矍铄”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它常出现在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人物描写等语境中,用来突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比如在描写一位退休干部时,可以说:“他虽已年过花甲,但依旧精神矍铄,时常参加社区活动。”
四、相关成语与近义词
- 精神焕发:形容人情绪饱满、充满活力。
- 老当益壮:指年纪虽大,但志气更旺盛。
- 容光焕发:形容面容光彩照人,精神好。
这些词语都可以用来表达类似“矍铄”的含义,但在语气和用法上略有不同。
五、总结
“矍铄”作为一个较为文雅的词语,不仅读音独特,而且意义丰富,体现了汉语语言的精妙之处。了解并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今后的学习或写作中,如果遇到类似的生僻字,不妨多查资料、多积累,这样不仅能避免误读误用,还能让自己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