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五回概括】《三国演义》第五回的标题为“发矫诏诸镇破曹操,焚金阙董卓逃洛阳”。这一回主要讲述了董卓专权、诸侯起兵讨伐曹操,以及董卓在战乱中逃离洛阳的情节。内容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展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政局动荡的局面。
一、
本回开始于董卓掌控朝政,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封为“太师”,独揽大权,暴虐无道。各地诸侯不满董卓专权,纷纷起兵讨伐。曹操虽未被正式推举为盟主,但主动请缨,率军出征。然而,由于各路诸侯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指挥,最终未能击败董卓。董卓见势不妙,挟天子迁都长安,并焚烧洛阳宫室,造成大量百姓流离失所。
二、关键人物与事件表
人物 | 角色/作用 |
董卓 | 控制朝政,专权跋扈,最终因战败迁都长安 |
曹操 | 主动起兵讨董,虽有勇略但未被推举为盟主 |
各路诸侯 | 如袁绍、孙坚等,名义上联合讨董,实则各自为政 |
刘协(献帝) | 被董卓拥立为帝,成为董卓手中的傀儡 |
李儒 | 董卓谋士,建议董卓迁都长安 |
事件名称 | 内容简述 |
董卓专权 | 废少帝,立献帝,自封太师,掌握朝政 |
诸侯起兵讨董 | 各路诸侯联合,意图讨伐董卓,但组织混乱 |
曹操率军出征 | 曹操主动请缨,率军前往,但未被正式推举为盟主 |
战事失利 | 诸侯联军因内部不和,未能击退董卓 |
董卓迁都长安 | 因战事不利,董卓挟天子迁都,焚烧洛阳 |
洛阳焚毁 | 董卓纵火焚烧皇宫,百姓受难 |
通过这一回的描写,可以看出董卓的残暴与诸侯的虚伪,也为后续曹操崛起埋下伏笔。同时,也反映出东汉末年中央权力的崩溃与地方势力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