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岛竦峙的出处是哪里】“山岛竦峙”这一词语出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观沧海》。这首诗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所作,属于乐府诗体,描绘了作者登临碣石山时所见的壮阔海景,抒发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一、
“山岛竦峙”出自曹操的《观沧海》,意思是山岛高高地耸立着,形容山势险峻、岛屿挺拔。该诗句生动地描绘了大海中的山岛景象,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壮丽。此句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代枭雄的豪迈气概。
二、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山岛竦峙 |
出处 | 《观沧海》 |
作者 | 曹操(东汉末年) |
体裁 | 乐府诗 |
释义 | 山岛高高地耸立着,形容山势险峻、岛屿挺拔 |
原文句子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诗歌背景 | 描写登临碣石山时所见的海景,抒发胸怀 |
文学价值 | 展现自然景观的壮丽,体现作者的豪情壮志 |
三、补充说明
《观沧海》是曹操在统一北方后,率军北征乌桓途中所作。他登上河北昌黎的碣石山,远眺大海,心潮澎湃,写下此诗。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是建安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山岛竦峙”一句虽仅四字,却以极简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山水相依的画面,为整首诗奠定了恢弘的基调,也反映出曹操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山岛竦峙”的出处明确,且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了解其来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