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生平简介】宋濂(1310年-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浦江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他与刘基、章溢、叶琛并称为“明初四先生”,在明代开国初期具有重要地位。宋濂一生历经元末战乱,后入仕明朝,深受朱元璋器重,参与编修《元史》,并担任太子的老师,对明代初期的文化建设有深远影响。
宋濂生平简要总结:
宋濂自幼聪慧好学,师从柳贯、黄溍等名儒,博通经史。元末时隐居不出,拒绝仕途。明初被召入朝,任翰林学士,参与编纂《元史》。后因长子宋慎牵连胡惟庸案,遭贬谪至四川,最终病逝于途中。其文章典雅,注重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濂生平大事年表
年份 | 事件 |
1310年 | 宋濂出生于浙江浦江 |
1327年 | 入读金华郡学,开始系统学习儒家经典 |
1348年 | 师从柳贯、黄溍,学问大进 |
1356年 | 元末战乱,隐居龙门山,不仕元廷 |
1360年 | 参与编修《元史》,未完成 |
1367年 | 明太祖朱元璋征召入朝,任翰林学士 |
1370年 | 参与编纂《元史》,成为主要编者之一 |
1372年 | 被任命为太子侍讲,教授朱允炆 |
1378年 | 因长子宋慎卷入胡惟庸案,被贬四川 |
1381年 | 病逝于流放途中,享年71岁 |
宋濂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更是一位忠诚的文人。他在动荡的时代中坚持自己的学术理想,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献和思想遗产。他的经历也反映了明初知识分子在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复杂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