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胄犯颜执法全文翻译】一、
《戴胄犯颜执法》是出自《贞观政要》的一篇历史故事,讲述了唐朝官员戴胄在面对皇帝李世民的错误决定时,敢于直言进谏、坚持依法办事的事迹。文章展现了戴胄忠诚、正直、不畏权势的品格,也体现了唐太宗虚心纳谏、以法治国的治国理念。
该故事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现代人如何在权力面前坚守原则、维护公平正义提供了深刻启示。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也。性刚直,有大节,少好学,明习法律。 | 戴胄,字玄胤,是相州安阳人。他性格刚强正直,有气节,年少时就爱好学习,精通法律。 |
太宗时,为大理卿。时有盗者,诏令皆斩之。 | 唐太宗时期,戴胄担任大理寺卿。当时有盗贼被抓获,皇帝下诏命令全部处死。 |
胄执奏曰:“陛下既许其自首,今又杀之,是失信于民。” | 戴胄上奏说:“陛下既然允许他们自首,现在又要杀他们,这是对百姓失信。” |
太宗怒曰:“法者,天下之公器,岂可因人而废?” | 太宗生气地说:“法律是天下人的公器,怎么能因为人而废弃?” |
胄曰:“陛下若以私情废法,则天下无复有法矣。” | 戴胄说:“如果陛下因为私人情感而废除法律,那么天下就没有法律了。” |
太宗乃止,遂赦之。 | 太宗于是停止,最终赦免了他们。 |
胄之执法,不阿权贵,不避祸患,虽万死而不辞。 | 戴胄执法时,不偏袒权贵,不怕灾祸,即使死也不推辞。 |
太宗尝谓侍臣曰:“朕闻戴胄执法,不惧权贵,真良吏也。” | 太宗曾对身边的大臣说:“我听说戴胄执法,不惧权贵,真是个贤能的官吏。” |
三、启示与思考
戴胄的故事告诉我们:
- 守法精神:真正的法治需要有人敢于坚持,哪怕面对皇权也要勇于发声。
- 公正无私:一个官员是否值得信赖,关键在于他是否能够超越个人利益,维护公平正义。
- 君主风范:唐太宗虽然一开始愤怒,但最终能听取意见,体现了其开明和包容。
结语:
“戴胄犯颜执法”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真实事件,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权威与压力时,应保持独立思考和道德勇气,真正做到“法不阿贵,绳不挠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