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恍惚解释及出处

2025-10-09 17:02:12

问题描述:

恍惚解释及出处,急!求解答,求不鸽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9 17:02:12

恍惚解释及出处】在日常生活中,“恍惚”这个词常被用来描述一种模糊不清、心神不定的状态。它既可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也可以用于描述事物的不清晰或不确定。为了更好地理解“恍惚”的含义及其来源,以下将从词语解释、用法举例以及出处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词语解释

项目 内容
词义 指人或事物处于模糊、不清、心神不定的状态;也可形容对事物认识不清或记忆模糊。
近义词 迷糊、迷离、朦胧、恍然、恍若
反义词 清晰、明确、清楚、清醒、分明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人在情绪低落、疲惫、困惑时的状态;也可用于描述视觉、听觉等感知上的模糊。

二、用法举例

例句 解释
他昨晚熬夜后,今天上班时感觉整个人都恍惚了。 表示因疲劳导致精神状态不佳。
看着那片雾气弥漫的山林,我感到一阵恍惚。 描述环境带来的视觉模糊感。
他对这件事的记忆有些恍惚,记不太清了。 表示记忆不清晰或回忆不准确。

三、出处说明

“恍惚”一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一种朦胧、不确定的心理或视觉感受。

出处 内容摘录 说明
《庄子·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虽未直接使用“恍惚”,但文中描述的梦境与现实之间的模糊界限,与“恍惚”意境相似。
《红楼梦》 “宝玉恍惚之间,仿佛看见了已故的黛玉。” 直接使用“恍惚”,描述人物在情感波动下的心理状态。
《世说新语》 “王右军(羲之)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曰:‘今四郊多垒,宜思所以弭谤。’谢曰:‘吾方思自保,岂暇忧社稷?’王曰:‘贤者识其大者,小人识其小者。’谢曰:‘若然,何以不闻君言?’王曰:‘我与君谈,正欲使君意恍惚耳。’” 用“恍惚”形容话语令人难以捉摸、含混不清。

四、总结

“恍惚”是一个富有文学色彩的词语,常用于描绘人或事物的模糊状态。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语义层次,还广泛出现在古籍和现代汉语中。通过了解它的含义、用法及出处,可以更深入地掌握这一词语的文化内涵和语言运用方式。

如需进一步探讨“恍惚”在不同语境中的细微差别,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