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荆道故基础解释】“班荆道故”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原意是把荆条铺在地上,表示在路上相遇、叙旧情。后来引申为朋友或熟人久别重逢时的亲切交谈和回忆往事。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在异地重逢、畅谈过往的情景。
以下是对“班荆道故”的基础解释与相关信息的总结:
一、基础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班荆道故 |
出处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
原义 | 把荆条铺在地上,表示在路上相遇、叙旧情 |
引申义 | 朋友或熟人久别重逢时的亲切交谈和回忆往事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
情感色彩 | 温馨、怀旧、亲切 |
近义词 | 重逢、叙旧、旧友相逢 |
反义词 | 陌路、陌生、疏远 |
二、成语来源与典故
“班荆道故”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的一段记载:
> “楚子使薳子冯为令尹,薳子冯辞曰:‘臣不能事君,愿以死谢。’……遂如晋,过郑,郑伯劳之,班荆道故。”
这段话讲的是楚国大夫薳子冯因不愿做令尹而逃亡到晋国,途中经过郑国,郑伯亲自迎接他,并用荆条铺地,与他叙旧情。这就是“班荆道故”最早的出处,象征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和重逢时的温情。
三、现代应用与使用场景
在现代汉语中,“班荆道故”虽然不常用,但仍然可以在文学作品、散文或正式文章中见到。它多用于描写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尤其是在久别重逢后,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的珍惜。
例如:
> “多年未见的老友重逢,两人坐在老地方,班荆道故,仿佛时光倒流。”
四、语言风格与适用场合
- 语言风格:较为文雅、含蓄,适合书面表达。
- 适用场合:
- 文学创作
- 正式文章
- 个人抒情
- 对友情的赞美
五、小结
“班荆道故”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友情的重视,也展现了汉语成语的独特魅力。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要忘记那些曾经陪伴我们的人,珍惜每一次重逢的机会。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班荆道故”这一成语的含义、出处、用法及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