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瘦指的是哪种花】“红瘦”一词常出现在古典诗词中,尤其在描写春景时,用来形容花朵凋零、颜色变淡的状态。其中,“红瘦”最常被用来指代海棠花。这一说法源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这首词中,“红瘦”形象地描绘了海棠花在风雨之后花瓣逐渐凋零、颜色变淡的情景,与“绿肥”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春天将尽、花事渐歇的意境。
一、总结
“红瘦”是古代文学中常用的一个意象,多用于描述花朵在风雨后凋零、颜色变淡的状态。其中,最常见的是指海棠花。这一表达不仅富有诗意,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和情感寄托。
二、相关知识对比表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常见解释 | 代表花种 |
红瘦 | 花朵凋零、颜色变淡 | 宋·李清照《如梦令》 | 描写春末花落的景象 | 海棠花 |
绿肥 | 叶子茂盛、颜色深绿 | 同上 | 与“红瘦”相对,表示叶多花少 | - |
残酒 | 酒后未醒、心绪未平 | 同上 | 表达词人内心的感伤情绪 | - |
三、延伸理解
“红瘦”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寄托。在李清照的词中,它不仅表现了花的凋谢,也暗示了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因此,“红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形容词,更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种典型的审美意象。
四、结语
“红瘦”虽简短,却蕴含丰富,是古诗词中极具表现力的词汇之一。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也能更深入地体会古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