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对联吗】“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句诗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句为:“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句话在文学中常被引用,用来表达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或自然规律。
那么,“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否是一副对联呢?下面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
1. 出处与背景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出自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词中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历史趋势的无奈。
2. 是否为对联
虽然这两句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且具有一定的节奏感,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联。对联讲究严格的字数、结构、平仄和对仗,而这两句属于词句,而非独立的对联作品。
3. 对仗分析
- 上句:“青山遮不住”
主语(青山) + 动词(遮住)
- 下句:“毕竟东流去”
副词(毕竟) + 动词(流去)
两者在结构上基本对仗,但缺乏传统对联所需的严谨性。
4. 文化意义
这两句诗常被引用,用于比喻无法阻挡的趋势或力量,如历史发展、时代变迁等,在现代语境中也被广泛使用。
二、表格对比分析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南宋词人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是否对联 |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联 |
对仗情况 | 基本对仗,但不完全符合对联要求 |
字数 | 每句5字,共10字 |
结构 | 为主谓结构,上下句逻辑连贯 |
文化意义 | 常用于表达不可阻挡的趋势或历史潮流 |
三、结论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虽然在形式上接近对联,但严格来说并不属于传统对联范畴。它更偏向于诗词中的经典名句,因其语言优美、寓意深刻,被广泛引用和传颂。若将其作为对联使用,也可根据需要稍作调整,使其更符合对联的格式要求。
总结: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不是传统对联,而是辛弃疾词中的经典句子,具有强烈的文学性和象征意义,适合用于表达历史潮流或不可阻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