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罗敷行原文】《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一篇著名叙事诗,又名《罗敷行》,讲述了采桑女秦罗敷美丽聪慧、坚贞不屈的故事。该诗以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情节展现了古代女性的美德与智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审美标准和道德观念。
一、
《陌上桑》通过一个日常的场景展开叙述:一位美丽的女子在田间采桑,路过的官员被她的美貌吸引,试图调戏她,但罗敷机智应对,不仅拒绝了对方的无理要求,还通过自我夸耀的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诗歌语言朴实,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二、原文与结构分析(表格形式)
部分 | 内容 | 说明 |
开头 |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交代时间、地点和主人公,点明主题。 |
中间 |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 描写官员被罗敷美貌吸引,提出非分之想。 |
高潮 |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 罗敷坚定拒绝,展现其刚烈性格。 |
结尾 |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 通过丈夫的身份彰显罗敷的高贵与尊严。 |
三、艺术特色
1. 语言简练:全诗语言通俗易懂,富有节奏感,便于传唱。
2. 人物鲜明:罗敷聪明、勇敢、有主见;使君则显得轻浮、无礼。
3. 对比手法:通过罗敷与使君的对比,突出主题,强化人物形象。
4. 现实意义: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命运,也表达了对美好品德的赞美。
四、思想内涵
《陌上桑》不仅是一首爱情诗,更是一首道德教化诗。它通过罗敷的言行,传达了“忠贞”“自尊”“智慧”等传统美德,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女性的期待与规范。同时,也隐含着对男性虚伪行为的讽刺与批判。
五、结语
《陌上桑》作为汉乐府中的代表作,以其质朴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是对女性美的歌颂,更是对人性善恶的深刻揭示。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