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和箕的组词】“簸”和“箕”是两个常见的汉字,虽然它们在字形上并不相似,但常常被放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一些固定搭配或成语中。这两个字在日常生活中虽不常见,但在特定语境中却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用法。
“簸”通常表示颠动、摇动的意思,常用于形容把谷物等东西扬起来,让风把杂质吹走,如“簸米”。而“箕”则是一种古代用来盛东西的器具,形状像斗,多用于盛放粮食或垃圾,如“箕畚”。
以下是一些与“簸”和“箕”相关的常见组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它们的用法:
组词 | 含义解释 |
簸箕 | 一种用竹子或木条编成的工具,用来扬谷物或扫垃圾。 |
簸米 | 把米放在簸箕里,通过上下颠动使米粒与糠皮分离。 |
簸弄 | 摇动、摆动,有时也指玩弄、戏弄。 |
箕帚 | 指妇女日常使用的扫帚和簸箕,常用来比喻家务劳动。 |
箕裘 | 古代家族传承的技艺或家业,出自《礼记·学记》。 |
箕子 | 人名,商朝末年的贤臣,后世常以“箕子”代指有德之人。 |
簸荡 | 形容剧烈摇动或动荡不安的状态。 |
从以上组词可以看出,“簸”和“箕”虽然单独使用时含义较为简单,但在组合使用时,往往能表达出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用功能。特别是在传统农耕社会中,簸箕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而“簸”也常与“扬”“筛”等动作结合使用,形成一系列与粮食处理相关的词汇。
在现代汉语中,这些词语虽然不再频繁出现,但在文学作品、历史文献或方言中仍有保留。了解这些词语不仅有助于提升语言素养,也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总结来说,“簸”和“箕”的组词主要集中在生活工具、动作行为以及文化象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