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至到期投资现在叫什么】在会计实务中,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更新与完善,一些原有的会计科目名称也发生了变化。其中,“持有至到期投资”这一术语近年来逐渐被新的概念所取代。本文将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现在的名称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变化及含义。
一、概述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以前用于描述企业持有并意图持有至到期的债券类金融资产的一种会计科目。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年修订)的规定,该科目已不再单独使用,而是根据资产的分类和管理意图,被归入不同的会计科目中。
目前,企业持有的类似资产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具体名称的变化如下: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现在的名称
原名称 | 现在名称 | 说明 |
持有至到期投资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 适用于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债券等固定收益类金融资产。 |
持有至到期投资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 适用于企业持有但不以交易为目的,且不符合摊余成本计量条件的金融资产。 |
三、相关会计处理变化
1. 分类依据更明确
新准则下,企业需根据其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这使得会计处理更加科学、合理。
2. 计量方式更灵活
不再局限于“持有至到期”这一单一目的,而是根据实际管理策略选择适当的计量方式。
3. 信息披露要求提高
企业需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金融资产的分类、计量方法及其影响。
四、总结
“持有至到期投资”这一术语在现行会计准则下已不再使用,其内容被分别归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两个类别中。这种调整不仅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也有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企业在日常会计处理中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准确判断金融资产的分类,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与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