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彩镂金是什么意思】“错彩镂金”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的装饰华丽、色彩斑斓、工艺精细。它最初源于古代工艺美术中的技法,后来被引申为对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中精美修饰的赞美。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错彩 | 指多种颜色交错搭配,色彩丰富 |
镂金 | 指在金属上雕刻花纹,工艺精细 |
整体含义:指事物在色彩和装饰上非常讲究,表现出一种精致、华丽的风格。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最早见于《文心雕龙·丽辞》:“若夫锦心绣口,错彩镂金。”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文章、绘画、工艺品等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作品 |
近义词 | 精雕细琢、五彩缤纷、华美绚丽 |
反义词 | 简洁朴素、粗制滥造、平淡无奇 |
三、文化背景与意义
“错彩镂金”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美感表达,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工艺美学的追求。在古代,这种技法常用于宫廷器物、织物、建筑装饰等,象征着高贵与奢华。
在文学中,“错彩镂金”常用来形容辞藻华丽、结构精巧的文章,如唐代的骈文、明清小说等,都常见此类描写。
四、现代应用
场景 | 应用举例 |
文艺评论 | “这篇文章辞藻错彩镂金,极具文学价值。” |
工艺品介绍 | “这件瓷器采用错彩镂金工艺,堪称艺术品。” |
艺术设计 | “设计师运用错彩镂金手法,使作品更具层次感。” |
五、总结
“错彩镂金”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既描述了外在的华丽与精致,也反映了内在的艺术追求。它不仅是对技艺的肯定,更是对审美的一种表达。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和设计等领域,成为衡量作品美感的重要标准之一。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错彩镂金”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