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全诗】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全诗为:
> 萧萧梧叶送寒声,
> 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挑促织,
> 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因秋风、落叶而引发的思乡之情,同时也通过“儿童挑促织”的细节,表现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深情。
一、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首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描绘了秋夜中梧桐树叶在风中发出的沙沙声,传达出一种清冷、萧瑟的氛围;次句“江上秋风动客情”则点明了诗人因秋风而触动的游子情怀。后两句通过对儿童玩耍场景的描写,反衬出诗人孤独的处境,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
二、诗歌结构与情感分析表
诗句 | 字面意思 | 情感/意象 | 表现手法 |
萧萧梧叶送寒声 | 梧桐树叶在风中发出寒冷的声音 | 凄凉、孤寂 | 动态描写,拟声词“萧萧”增强画面感 |
江上秋风动客情 | 秋风吹动江上的游子情怀 | 思乡、感慨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
知有儿童挑促织 | 知道有孩子在挑弄蟋蟀 | 温馨、童趣 | 以乐景写哀情,对比强烈 |
夜深篱落一灯明 | 深夜里篱笆边的一盏灯火明亮 | 孤独、温暖 | 细节描写,象征希望或回忆 |
三、艺术特色
1. 借景抒情: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思绪和情感。
2. 对比手法:前两句写秋夜的凄凉,后两句写孩童的欢乐,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诗人的情感。
3. 语言简练:全诗共四句,语言朴素自然,却意境深远。
4. 细节生动:“挑促织”这一细节描写,使整首诗更具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四、结语
《夜书所见》虽篇幅短小,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南宋田园诗中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秋天的自然之美,更体现了诗人对故乡、对亲情的深切思念。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人们感受秋意、寄托情怀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