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誓旦旦什么意思呀】“信誓旦旦”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表达承诺时语气非常坚定、真诚。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作品,常用来形容誓言或承诺的诚恳与坚决。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它的含义、出处、用法以及相关例句。
一、
“信誓旦旦”出自《诗经·卫风·氓》,原意是“誓言诚恳而坚定”,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人说话时态度认真、语气坚定,表示自己会认真履行诺言。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感情中的承诺,也可以用于其他场合,如工作、生活等,强调一种强烈的诚意和责任感。
在现代汉语中,“信誓旦旦”虽然仍然保留着其原有的含义,但在使用时也常常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尤其是在对方没有兑现承诺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对方曾经的承诺显得虚假或不切实际。
二、表格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信誓旦旦 |
拼音 | xìn shì dàn dàn |
出处 | 《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
字面意思 | “信”指真诚;“誓”指誓言;“旦旦”指诚恳的样子。整体意思是“真诚而坚定的誓言”。 |
引申义 | 形容人说话时态度诚恳、语气坚定,表示对某事的承诺。 |
常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感情中的承诺,也可用于其他正式或严肃的场合。 |
感情色彩 | 中性偏褒义,但在某些语境下可能带有讽刺意味。 |
近义词 | 誓言铮铮、信誓无悔、言出必行 |
反义词 | 言而无信、虚情假意、口是心非 |
例句 | 他信誓旦旦地说一定会回来,可最后却杳无音讯。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信誓旦旦”时,要注意语境的搭配。如果是在正面语境中,可以强调对方的诚意;如果是在负面语境中,则可能带有批评或讽刺的意味。因此,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境判断是否合适。
总的来说,“信誓旦旦”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既体现了古人对承诺的重视,也反映了现代人在情感与责任上的复杂心态。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