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蹴而就是什么意思】“一蹴而就”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完成,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典故,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一蹴而就,非所愿也。”意思是说,如果一件事能一下子成功,反而不是人们所期望的结果,因为这可能意味着没有经过充分的准备或努力。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一蹴而就 |
拼音 | yī cù ér jiù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含义 | 形容事情轻而易举地完成,不费吹灰之力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表示事情过于顺利,可能缺乏深度或基础 |
近义词 | 一挥而就、轻而易举 |
反义词 | 千锤百炼、步步为营 |
二、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1. 适用场合:
- 描述某些看似简单却实际有风险的事情。
- 用于批评那些急于求成、不注重过程的行为。
2. 常见误用:
- 有些人将“一蹴而就”理解为“迅速成功”,但其实它更强调“轻易成功”的负面含义。
- 不宜用于正式或严肃的场合,容易引起误解。
3. 例句参考:
- “他以为创业可以一蹴而就,结果却失败了。”
- “这种想法太天真了,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总结
“一蹴而就”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成语,虽然字面意思看似积极,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带有一定的否定意味。它提醒人们做事不能急功近利,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内涵。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中文词汇,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