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胆战心寒出处于哪里

2025-09-04 17:30:36

问题描述:

胆战心寒出处于哪里,有没有大佬愿意点拨一下?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4 17:30:36

胆战心寒出处于哪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胆战心寒”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害怕、紧张或恐惧的情绪状态。那么,“胆战心寒”这个成语究竟出自何处?它的来源和含义是什么?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胆战心寒”的出处

“胆战心寒”最早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具体出处较为模糊,但常见说法认为它源自《史记》或《左传》等经典文献中的描写。不过,更准确的出处是宋代文人笔下的文章,如苏轼、欧阳修等人的作品中均有类似表达。

- 主要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惧而生畏,战而生寒。”

- 宋代文人笔记中多次出现“胆战心寒”一词,如《东京梦华录》、《梦溪笔谈》等。

虽然没有明确的单一出处,但该成语在宋元时期已广泛使用,用于描述人在极度恐惧时的心理反应。

二、成语释义

词语 含义
胆战 指胆子发抖,形容极度害怕
心寒 指内心感到寒冷,比喻极度恐惧或失望

整体意思是指人在极度恐惧或惊慌时,身体和心理都表现出强烈的不安与紧张。

三、成语用法及示例

使用场景 示例句子
描述恐惧情绪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他吓得胆战心寒。
表达内心的不安 这次失败让他心中胆战心寒,久久不能释怀。
文学作品中描写 小说中描写主角在密林中独行,胆战心寒,步步惊心。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含义 与“胆战心寒”的区别
胆战心惊 同样表示害怕 更强调“惊”而非“寒”,偏重心理震动
心惊肉跳 形容心跳加快,恐惧感强烈 更侧重生理反应
不寒而栗 不冷也发抖,形容极度恐惧 强调“不寒而栗”的反常现象

五、总结

“胆战心寒”是一个源于古代文学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极端恐惧或紧张时的心理状态。尽管其确切出处尚有争议,但在宋元时期的文献中已有较多记载。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也广泛应用于日常语言中,表达了人们对未知、危险或压力的强烈反应。

项目 内容
出处 《左传》、宋代文人作品等
含义 形容极度恐惧、紧张
用法 多用于描述心理和生理上的恐惧反应
相关成语 胆战心惊、心惊肉跳、不寒而栗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胆战心寒”不仅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更是人类情感体验的真实写照。了解其来源与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