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之推是什么意思】“介之推”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出自春秋时期,与晋国的历史密切相关。他是晋文公重耳的重要随从之一,在重耳流亡期间一直忠心耿耿,后来在晋文公即位后,因不愿接受封赏而隐居山林,最终被烧死于绵山。他的事迹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影响,常被用来象征忠诚、隐逸和清高。
“介之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贤士,字“之推”,因避讳“晋”字而称“介之推”。他跟随晋文公重耳多年,助其复国,但功成后拒绝封赏,选择归隐。后因晋文公追念其功,派人寻找,介之推不愿出山,最终被火烧死于绵山。他的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忠义与隐逸的象征,并衍生出“寒食节”的习俗。
表格:介之推相关介绍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介之推(字之推) |
所处时代 | 春秋时期(约公元前7世纪) |
国籍 | 晋国 |
身份 | 晋文公重耳的随从、贤士 |
主要事迹 | 辅佐重耳流亡,助其复国;功成后隐居,拒受封赏 |
结局 | 被晋文公追封时,因不愿出山,被焚于绵山 |
文化影响 | 成为忠义、隐逸的象征;寒食节的由来 |
相关典故 | “割股啖君”、“焚山求贤” |
后世评价 | 被称为“天下之贤者”,受到历代文人推崇 |
通过了解“介之推”的生平和精神,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对忠诚、隐逸和道德操守的重视。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精神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