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唇亡齿寒”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五年》中的典故。原意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一方受损,另一方也会受到影响。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唇亡齿寒 |
拼音 | chún wáng chǐ hán |
出处 | 《左传·僖公五年》 |
原意 | 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冷 |
引申义 | 双方关系密切,利益相连,一方受损,另一方也会受到牵连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形容国家、团体或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强调相互依存的重要性 |
二、成语来源故事
“唇亡齿寒”最早出自《左传》,讲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和虢国之间的关系。晋国想要攻打虢国,但因为虢国与虞国相邻,晋国担心进攻虢国会引发虞国的反击。于是,晋国假意借道于虞国,实则趁机灭掉了虢国。之后,虞国也因失去屏障而被晋国所灭。这个故事说明了唇齿相依的关系,一旦一方被消灭,另一方也将难以独存。
三、成语用法举例
1. 国家之间:中日关系中,若日本与中国发生冲突,可能会对周边国家造成影响,这正是“唇亡齿寒”的体现。
2. 企业合作:两家公司合作密切,如果其中一家出现问题,另一家也可能受到影响。
3. 家庭关系:一个家庭成员生病,其他成员也会受到影响,这种关系也可以用“唇亡齿寒”来形容。
四、常见误用提醒
- 不要将“唇亡齿寒”用于描述无关事物之间的联系。
- 避免在表达独立个体时使用此成语,因为它强调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五、表格总结对比
项目 | 正确用法 | 错误用法 |
适用对象 | 相互关联的双方 | 独立存在的事物 |
表达含义 | 利益相关,互相影响 | 单方面影响或孤立事件 |
示例 | 国家间的外交关系 | 一个人独自做一件事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唇亡齿寒”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深刻的生活哲理,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关系时,要注重整体的平衡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