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有完卵拼音】“安有完卵”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今晋侯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其子之子,安有完卵?”原意是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就像鸡蛋一样,如果外壳破裂,里面的东西就无法保存。后用来比喻事物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依存,一方受损,另一方也难以保全。
一、成语释义
中文 | 安有完卵 |
拼音 | ān yǒu wán luǎn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含义 | 比喻事物之间关系紧密,一方受损,另一方也难保全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彼此依赖、命运相连的关系 |
近义词 | 唇亡齿寒、同舟共济 |
反义词 | 独善其身、各自为政 |
二、成语解析
“安有完卵”字面意思是“哪里还有完整的蛋”,引申为“没有一个能幸免”。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一种危机感或共同命运的意识。比如在国家、组织、家庭等群体中,一旦其中一部分受到打击或失败,其他部分也会受到影响。
例如:
- 在金融危机中,各国经济相互关联,若某国陷入困境,其他国家也难以独善其身,正所谓“安有完卵”。
- 在团队合作中,如果一个人犯错,可能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成果,这也体现了“安有完卵”的道理。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应用示例 |
政治 | 国家间关系密切,一方受挫,另一方也难保全 |
经济 | 金融市场波动,影响全球经济发展 |
社会 |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 |
企业 | 团队协作中,个人失误可能影响整体目标 |
四、总结
“安有完卵”作为一句富有哲理的成语,不仅表达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提醒人们要关注整体利益,避免因局部问题而引发全局性风险。它的拼音是 ān yǒu wán luǎn,在日常生活中可用于强调团结、合作和风险共担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这句成语的来源、含义和应用场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语言表达中的价值,同时也能增强对中文文化的认知与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