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里巴人是什么意思】“下里巴人”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民间文化,常用来形容通俗、大众化的事物或人。这个词语在现代语境中也常被用来与“阳春白雪”相对比,形成一种文化层次上的对比。
一、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期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来引申为通俗、接地气的文化形式或人群。它与“阳春白雪”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代表大众文化,后者代表高雅艺术。
在现代使用中,“下里巴人”可以指代普通民众、通俗作品,甚至带有贬义,表示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但随着时代发展,其贬义色彩逐渐淡化,更多用于描述贴近生活的文化现象。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下里巴人 |
出处 | 战国时期楚国民间歌曲《下里》和《巴人》 |
原意 | 指楚国的民间音乐,后引申为通俗、大众化的文化形式 |
引申义 | 1. 指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文化作品 2. 指普通民众或文化层次较低的人 |
对比词 | 阳春白雪(高雅艺术)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文化领域,也可带轻微贬义 |
褒贬色彩 | 原有贬义,现多中性或褒义 |
使用场景 | 文化评论、文学分析、日常交流 |
三、延伸理解
“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的对比,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雅”与“俗”的辩证思考。虽然“下里巴人”曾被看作低俗,但在当代社会,这种通俗文化反而更贴近生活,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喜爱。
因此,在使用这一词语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避免误解或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