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帆远影碧空尽】“孤帆远影碧空尽”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全诗为: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情景,画面感极强,情感深沉,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与离别的不舍。下面是对该诗句的总结与分析:
一、
“孤帆远影碧空尽”是整首诗中最具意境的一句。它通过描写一只孤舟渐渐消失在蓝天尽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此句不仅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还蕴含着深远的情感寄托,体现出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以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 “孤帆”:象征着离别的孤独与旅途的遥远。
- “远影”:表示友人逐渐远去的身影,暗示时间与空间的距离。
- “碧空尽”:描绘出天空辽阔无边,仿佛连视线也无法企及,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深远感。
- “唯见长江天际流”:则将视线从远方的孤帆拉回到江水,表现出一种苍茫、悠远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句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李白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名句之一。
二、诗句解析表
词语 | 含义 | 艺术手法 | 情感表达 |
孤帆 | 单独航行的船,象征离别与孤独 | 借物喻情 | 表达离别的孤单与不舍 |
远影 | 友人离去的背影,逐渐模糊 | 视觉描写 | 强调距离感与时间流逝 |
碧空尽 | 天空广阔无边,视线无法触及 | 空间描写 | 突出离别的深远与无奈 |
唯见长江天际流 | 仅能看到江水流向天边 | 对比与呼应 | 表现自然永恒与人事短暂 |
三、文化意义
“孤帆远影碧空尽”不仅是对送别场景的生动描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友情、人生、自然的独特感悟。这种诗意的表达方式影响了后世无数诗人和文学作品,成为中华文化中“离别诗”的经典范例。
四、结语
“孤帆远影碧空尽”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现了李白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传达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对离别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期待。这一句诗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成为表达离别之情的经典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