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愤填膺什么意思】“义愤填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因正义感被激发而感到愤怒。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都较为常见,但很多人对其具体含义和用法可能并不十分清楚。以下是对“义愤填膺”的详细解析。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义愤 | 因正义而产生的愤怒情绪 |
填膺 | 胸中充满,形容情绪强烈 |
整体意思:
指因为对不公正的事情感到愤怒,内心充满正义感而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该成语最早见于《左传》等古代文献,后广泛用于文言和现代汉语中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对不公事件的强烈反应,常带有褒义色彩 |
搭配 | “义愤填膺地指责”、“义愤填膺地站出来”等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气愤不已、怒火中烧、义不容辞 |
反义词 | 忍辱负重、无动于衷、漠不关心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社会新闻评论 | “面对社会上的不公现象,他义愤填膺,决定站出来发声。” |
文学作品 | “看到百姓受苦,他义愤填膺,挥笔写下一篇檄文。” |
日常对话 | “他对那种欺负弱小的行为总是义愤填膺。” |
五、注意事项
- 情感强度高:该成语表达的情绪较为强烈,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合适。
- 多用于书面语:虽然口语中也可使用,但更常见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
- 强调“正义感”:使用时应明确指出是因正义而愤怒,而非单纯的情绪爆发。
六、总结
“义愤填膺”是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成语,表达了人们对不公事件的强烈不满和正义感。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情感反应,也反映了社会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在使用时,应注意语境和情感的匹配,以达到最佳表达效果。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词语的含义,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