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辟入里什么意思】“鞭辟入里”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分析问题或论述观点时非常深入、透彻,能够直击事物的本质。这个成语出自《论语·雍也》:“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后来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被引申为对事物剖析得非常深刻。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鞭辟 | 指鞭打,比喻深入分析 |
入里 | 进入内部,指触及本质 |
整体意思:形容分析问题非常深入、切中要害,能够直达核心。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最初见于《论语·雍也》,后经文人引用发展成现代用法 |
演变 | 从原意的“真诚、仁德”逐渐演变为“分析深刻、见解透彻”的含义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文章、演讲、评论等场合,表示观点深入、逻辑严密 |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文章评论 | 他的文章鞭辟入里,对社会现象的剖析令人深思。 |
学术讨论 | 教授的讲解鞭辟入里,让人豁然开朗。 |
工作汇报 | 这个方案设计鞭辟入里,充分考虑了各种风险因素。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切中要害、一针见血、深入浅出 |
反义词 | 浮光掠影、隔靴搔痒、泛泛而谈 |
五、注意事项
1. 适用范围: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2. 语气程度:带有褒义色彩,强调深度和准确性。
3. 搭配对象:常与“分析”、“评论”、“见解”等词搭配使用。
总结
“鞭辟入里”是一个表达分析深刻、观点透彻的成语,适用于各类需要理性思考和精准表达的场合。理解其含义并恰当使用,可以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