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身何赎什么意思?】“百身何赎”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极度的悔恨、自责或对某种错误行为的深切懊悔。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即使有百次生命,也无法赎回”,强调了对某一错误或过失的无法弥补。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百身何赎 |
拼音 | bǎi shēn hé shú |
出处 | 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后世引申为“百身何赎”。 |
释义 | 即使有百次生命,也无法赎回自己的过错或罪行,形容悔恨至极,无法弥补。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感到极度懊悔。 |
近义词 | 痛心疾首、悔不当初、追悔莫及 |
反义词 | 毫不后悔、无动于衷 |
二、成语背景与使用场景
“百身何赎”最早出自《诗经》,原意是说生了男孩就给他好的待遇,生了女孩则待遇不同,后来被引申为一种强烈的悔恨之情。现代使用中,这个成语多用于表达对自身行为的深刻反省,尤其在面对重大失误、伤害他人或道德过失时。
例如:
- 他因一时冲动导致朋友受伤,事后懊悔不已,感叹“百身何赎”。
- 她因贪图私利而背叛了同事,最终深感愧疚,只能低声说:“百身何赎。”
三、成语的情感色彩
“百身何赎”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通常带有强烈的自责和无奈情绪。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是一种心理状态的体现。使用该成语时,往往伴随着深刻的反思和内心的痛苦。
四、总结
“百身何赎”是一个富有情感深度的成语,表达了对自身错误的极度悔恨和无法挽回的遗憾。它不仅体现了中文语言的丰富性,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道德责任和人生选择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可以更好地传达内心的情感和态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古文出处,可参考《诗经》原文或相关文学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