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概念之一。剩余价值是指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资本积累的关键。要理解剩余价值的生产,必须从其基本方法入手。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的生产主要通过两种基本方法实现:
1.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这两种方法虽然在具体操作上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延长工人的无酬劳动时间,从而增加资本家所获取的剩余价值量。
二、总结与对比
方法名称 | 定义 | 实现方式 | 目的 | 特点 |
绝对剩余价值 | 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或提高劳动强度来增加剩余价值 | 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压低工资等 | 增加无酬劳动时间 | 简单直接,但易引发工人反抗 |
相对剩余价值 | 通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必要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 | 技术进步、提高效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 在不延长劳动时间的前提下增加剩余价值 | 更具隐蔽性,依赖技术发展和管理手段 |
三、详细说明
1.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主要依赖于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例如,在工业革命初期,工厂主往往将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延长到14-16小时,甚至更长。这种做法直接增加了工人的无酬劳动时间,使资本家能够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此外,提高劳动强度也是一种常见的手段。比如,通过设置更高的生产定额,迫使工人以更快的速度工作,从而在相同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2.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则更多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同样数量的商品所需的时间减少,从而使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
例如,机器的广泛应用使得单位商品的生产时间大幅下降,工人所需的劳动时间减少,而资本家却能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这种形式的剩余价值生产更为隐蔽,也更具持续性。
四、结论
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的重要机制。无论是通过延长劳动时间(绝对剩余价值)还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相对剩余价值),其本质都是资本家对工人劳动成果的无偿占有。理解这两种基本方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及其对劳动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