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本指的是】“一衣带水”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两地之间距离很近,仅隔一条水。但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个成语的来源以及“水”字最初的含义。其实,“一衣带水”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句为:“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其中并没有直接出现“一衣带水”,而是在后世的演变中,逐渐形成了这一说法。
不过,根据历史文献和语言学研究,“一衣带水”中的“水”最初并不是泛指河流,而是特指“长江”。这个成语最早用来形容长安与江南之间的地理关系,因为两者之间隔着一条长江,形如一衣带宽,故称“一衣带水”。
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本指的是“长江”。它来源于古代对地理距离的形象描述,表示两地之间仅隔一条狭窄的水域,后来被引申为形容距离非常近、联系密切的关系。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一衣带水 |
“水”原指 | 长江 |
出处 | 唐代李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虽未直接出现,后世演化而来) |
本义 | 形容长安与江南之间仅隔一条长江,距离极近 |
引申义 | 比喻两地或两人之间关系密切、距离很近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形容地理位置相近或感情深厚的人之间 |
通过了解“一衣带水”的真正含义,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其文化背景和语言魅力。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使用成语时,应多加探究其出处和本义,以避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