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三月下是什么】一、
“烽火连三月下”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一诗,原句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诗描绘了安史之乱期间,战火持续不断,国家动荡不安的景象。其中,“烽火”指的是古代用于传递敌情的信号,常用于战事中;“连三月”表示战火持续了三个月之久,说明战事的严重性和持久性。
该诗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反映了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同时,“家书抵万金”则进一步强调了在战乱时期,一封家书的价值远胜于黄金,体现了人们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二、内容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杜甫《春望》 |
原文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作者 | 杜甫(唐代) |
背景 | 安史之乱期间,战乱频繁,社会动荡 |
释义 | “烽火”指战争信号,“连三月”表示战火持续三个月;“家书抵万金”形容战乱中家书极其珍贵 |
意境 | 表达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对家人平安的牵挂 |
文学价值 | 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是杜甫忧国忧民思想的体现 |
现代意义 | 提醒人们珍惜和平,重视亲情与家庭 |
三、结语
“烽火连三月下”不仅是古诗中的经典名句,更是历史与情感交织的缩影。它让我们在欣赏诗歌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民的苦难与坚韧。通过了解这些诗句背后的故事,我们更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