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在弦上打一成语】“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已经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无法再拖延或回避。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射箭场景,当箭已经搭在弓弦上时,如果不发射,就可能失去机会或造成危险。
下面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析与总结: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
拼音 | jiàn zài xián shàng,bù dé bù fā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
含义 | 比喻事情已到紧要关头,必须立即行动,无法再拖延或回避。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形势紧迫、必须采取行动的情境。 |
近义词 | 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
反义词 | 原地踏步、犹豫不决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箭在弦上”最早出自《后汉书》,原意是指箭已经拉满弓弦,随时可能发射。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表达一种不得不为的状态。
在现代汉语中,“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常被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压力或危机时,必须迅速做出决定或行动,否则将面临更大的后果。
三、使用示例
示例句子 | 说明 |
他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做出决定。 | 表示他已无退路,必须马上行动。 |
事情已经发展到箭在弦上的地步,不能再拖了。 | 强调局势紧迫,必须及时应对。 |
这个项目如果再不推进,就会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 说明项目已到关键时刻,必须加快进度。 |
四、常见误区
1. 误用场合:有些人可能会将“箭在弦上”用于形容“准备充分”,但其实它更强调“被迫行动”。
2. 忽略“不得不发”部分:单独说“箭在弦上”容易让人误解为只是“准备好了”,而忽略了“不得不发”的紧迫感。
五、总结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成语,适用于多种现实情境。它不仅体现了古代文化中的智慧,也反映了现代生活中人们面对压力时的真实状态。
通过了解其出处、含义、用法及常见误区,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使用方法,避免误用,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表现力。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成语或相关文化背景,欢迎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