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三窟是什么意思】“狡兔三窟”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四》。原意是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用来躲避天敌。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比喻人或事物在面临危险时,会预先准备多个退路或保障措施,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和利益。
“狡兔三窟”最早见于《战国策》,讲述的是齐国孟尝君的门客冯谖为他谋划的策略。冯谖建议孟尝君在封地内广施恩德,建立多个据点,以增强自己的势力和安全保障。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成语“狡兔三窟”,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复杂环境时,善于规划、多留后路,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
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描述个人的行为,也常用于企业、组织甚至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强调提前做好准备、分散风险的重要性。
表格:成语“狡兔三窟”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狡兔三窟 |
出处 | 《战国策·齐策四》 |
原意 | 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用来躲避天敌 |
引申义 | 比喻人或事物在面临危险时,有多条退路或保障措施 |
使用场景 | 个人、企业、组织等在战略上多做准备,规避风险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常用于书面语 |
近义词 | 多手准备、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
反义词 | 孤注一掷、单打独斗、盲目冒险 |
典型例子 | 商家在不同地区设立分店,避免单一市场风险 |
通过“狡兔三窟”的典故可以看出,古人早已懂得“居安思危”的道理。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应注重规划与备选方案,提升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