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而天下熄的熄是什么意思】一、
“安居而天下熄”出自《孟子·尽心下》,原文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诸侯不仁,而百姓怨之;大夫不仁,而卿大夫怨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安居而天下熄。”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那么天下就会太平无事,战争和动乱就不会发生。
其中,“熄”字在此处的意思是“平息、停止”,指的是战乱、动荡、不安定的状态被消除,社会趋于安定。
二、表格解析
词语 | 出处 | 原文 | 解释 | 含义 |
安居 | 《孟子·尽心下》 | “安居而天下熄” | 指百姓生活安定,有稳定的住所和生计 | 表示人民生活稳定,没有流离失所 |
天下 | 《孟子·尽心下》 | “安居而天下熄” | 古代对国家或社会的统称 | 指整个国家或社会局势 |
熄 | 《孟子·尽心下》 | “安居而天下熄” | 平息、停止 | 指战乱、动荡等不安定状态的消失 |
三、进一步说明
在古代,“熄”常用于描述火势减弱或停止,引申为一切冲突、斗争、动荡的终结。因此,在“安居而天下熄”中,“熄”并非指字面意义上的“熄灭”,而是象征着社会秩序的恢复与和平的实现。
孟子强调“仁政”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以民为本”的核心理念。
四、结语
“安居而天下熄”中的“熄”意为“平息、停止”,表达的是在百姓安定的前提下,社会才会和谐,战乱和动荡才会消失。这一思想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天也依然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