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基础意思】“霓裳”一词,常出现在古诗词与文学作品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服饰的名称,也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代表高雅、神秘或超凡脱俗的意境。以下是对“霓裳”一词的基础意思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含义与出处。
一、
“霓裳”字面意思是“霓的衣裳”,其中“霓”指的是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色光带,即“虹”,而“裳”则是古代对衣服的称呼。因此,“霓裳”原意是指用彩虹般的颜色织成的衣裳,象征着华美、轻盈和梦幻。
在古代文学中,“霓裳”常用来形容仙人、神女或舞者的服饰,带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神话意味。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斜阳去。……”虽未直接提到“霓裳”,但描绘了仙境中的美丽景象,与“霓裳”的意境相呼应。
此外,“霓裳”也常与“羽衣”并称,如“霓裳羽衣曲”,是唐代著名的宫廷乐舞,象征着天界的音乐与舞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基本含义 | 文化象征 | 出处/相关作品 | 说明 |
霓裳 | 彩虹般的衣裳 | 华美、轻盈、梦幻 | 《长恨歌》等古诗文 | 原指用彩虹颜色织成的服饰 |
霓裳 | 神仙或舞者所穿的服饰 | 超凡脱俗、神秘 | 《霓裳羽衣曲》 | 常用于描写仙境或宫廷乐舞 |
霓裳 | 一种古典舞曲 | 高雅、艺术性 | 《霓裳羽衣曲》 | 唐代著名乐舞,具有历史与艺术价值 |
霓裳 | 比喻美好的事物 | 美丽、理想化 | 古诗词常用意象 | 多用于抒发情感或描绘梦境 |
三、结语
“霓裳”作为中华文化中一个富有诗意的词汇,不仅承载着古代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对超自然世界的想象。无论是作为服饰、音乐还是文学意象,“霓裳”都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