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高阳应造屋原文及翻译注释

2025-10-01 03:02:08

问题描述:

高阳应造屋原文及翻译注释,这个问题折磨我三天了,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1 03:02:08

高阳应造屋原文及翻译注释】一、文章总结

《高阳应造屋》是一则出自《吕氏春秋》的寓言故事,讲述的是齐国大夫高阳应在建造房屋时,因轻视工匠的意见,只顾追求形式上的美观,最终导致房屋结构不稳,出现严重问题。这个故事通过讽刺的方式,揭示了做事不能只注重表面,而忽视实际效果的道理。

该文语言简练,寓意深刻,体现了古代先贤对“务实”与“形式主义”的思考,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现实启示。

二、原文及翻译注释表

内容 原文 翻译 注释
背景介绍 高阳应为齐大夫,将作屋。 高阳应是齐国的大夫,准备建造一座房子。 “高阳应”为人名,“为”意为“担任”或“做”。
工匠意见 工匠曰:“木料未干,土石未实,不可久也。” 工匠说:“木材还没干透,泥土和石头还没有夯实,这样建的房子不能长久。” 强调材料未处理好会影响建筑质量。
高阳应态度 高阳应曰:“不然。木已干,土已实,则其坚矣。” 高阳应说:“不是这样的。木材已经干了,泥土和石头已经夯实了,那它就坚固了。” 高阳应不听劝告,认为只要材料处理好了,房子自然稳固。
建筑结果 屋成,三年而坏。 房子建成后,过了三年就倒塌了。 结果证明高阳应的做法错误,缺乏实际经验。
启示 夫不务其本而事其末,未有不败者也。 不注重根本却只追求表面,没有不失败的。 强调做事要抓根本,不可舍本逐末。

三、总结分析

《高阳应造屋》虽篇幅短小,但寓意深远。故事中高阳应的失败,源于他忽视了工匠的专业建议,只凭主观判断行事。这反映出一个重要的道理:任何事情都应从实际出发,尊重专业意见,否则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合理,也可能导致失败。

此外,文中“不务其本而事其末”一句,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企业管理、工程建设,还是个人发展,都应注重基础建设与实质内容,避免流于形式。

结语:

《高阳应造屋》不仅是一则寓言故事,更是一种生活智慧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功近利;求真务实,方能立身长久。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