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愤填膺是什么意思】“义愤填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因正义受到侵害或看到不公之事时,内心充满愤怒和不满的情绪。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道德情感色彩,通常用来表达对不公正现象的强烈谴责。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义愤填膺 |
拼音 | yì fèn tián yīng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年》:“民之多怨,义愤填膺。” |
含义 | 因正义受到损害而感到非常愤怒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强烈的道德情绪 |
近义词 | 怒不可遏、义愤填膺、怒火中烧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无动于衷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社会新闻报道:
“面对黑恶势力的嚣张行径,市民们义愤填膺,纷纷向警方举报。”
2. 文学作品描写:
“他看到朋友被冤枉,心中义愤填膺,决定为朋友讨回公道。”
3. 日常对话中:
“听到那些不公平的待遇,我真是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刻站出来发声。”
三、注意事项
- “义愤填膺”强调的是“因正义而愤怒”,不能随意用于描述普通的愤怒情绪。
- 在正式写作中使用该成语,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避免与“怒火中烧”等类似成语混淆,虽然都有愤怒的意思,但“义愤填膺”更强调道德层面的愤怒。
四、总结
“义愤填膺”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表达了人们对不公事件的强烈不满和正义感。它不仅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立场。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更准确地传达出内心的愤怒与正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