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洞庭湖五首》(其二)是七言绝句还是七言律诗。】李白的《游洞庭湖五首》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第二首尤为脍炙人口。关于这首诗的体裁问题,许多人存在疑问:它是七言绝句还是七言律诗?
通过对其结构、字数、对仗和押韵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明确结论。
一、总结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是一首七言绝句。它符合七言绝句的基本特征,包括四句、每句七个字、押平声韵,并且不讲究严格的对仗要求。虽然诗中部分句子有对仗意味,但整体仍属于绝句体裁。
二、对比表格
特征 | 七言绝句 | 七言律诗 |
句数 | 四句 | 八句 |
每句字数 | 七字 | 七字 |
押韵 | 一般二、四句押韵 | 通常二、四、六、八句押韵 |
对仗要求 | 不严格,可有可无 | 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 |
结构形式 | 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 ✅ 是 | ❌ 否 |
三、原文与分析
原文: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分析:
- 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符合“七言绝句”的基本格式。
- 韵脚为“迎”、“情”、“盈”、“平”,押的是平声韵,符合绝句的押韵规则。
- 虽然“吴山青,越山青”与“君泪盈,妾泪盈”在句式上具有一定的对称性,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对仗,因此不具备七言律诗的典型特征。
四、结论
综上所述,《游洞庭湖五首》(其二)是一首七言绝句,而非七言律诗。理解诗歌体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