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凛然的意思】“大义凛然”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不公正或邪恶势力时,表现出坚定的正义感和无所畏惧的精神。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操守,也反映了其在关键时刻所展现出的勇气与担当。
一、词语解析
词义:
“大义”指的是重大的道义、正义;“凛然”则表示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合起来,“大义凛然”形容人坚守正义、毫不退缩的态度。
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夫大义灭亲,古之明训。”虽未直接出现“大义凛然”,但后世多以此来形容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用法:
多用于描写人物在面对强权、压迫或危险时,依然坚持正义、毫不妥协的行为。
二、核心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坚守正义、毫不退缩的态度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表达敬佩之情 |
适用对象 | 人(尤其是英雄、正义之士)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物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勇敢与正直 |
近义词 | 正气凛然、义无反顾、视死如归 |
反义词 | 临阵脱逃、屈服妥协、畏首畏尾 |
三、实际应用举例
1. 历史人物:
文天祥在被元军俘虏后,面对劝降仍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被誉为“大义凛然”的代表人物。
2. 现代人物:
在社会事件中,一些记者、律师或普通公民在面对不公时挺身而出,也常被形容为“大义凛然”。
3. 文学作品:
许多小说或影视剧中,主角在面对邪恶势力时,常常表现出“大义凛然”的精神,以激励观众。
四、总结
“大义凛然”不仅是一种行为表现,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它强调的是在面对困难、压力或威胁时,仍然坚守内心的正义与良知。这种品质在任何时代都值得推崇和学习,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