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在高中文言文学习中,一词多义是常见的语言现象。许多文言实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多种含义,掌握这些词的多种用法,有助于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与阅读水平。本文将对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不同含义及例句。
一词多义总结
1. 之
- 代词:他、她、它(指代人或事物)
例:吾欲之南海。(《为学》)——我去南海。
- 助词:的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
- 动词:到、往
例: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别孟浩然去广陵。
2. 而
- 连词:表示并列、转折、递进等关系
例:学而时习之。(《论语》)——学习并且时常复习。
- 副词:才
例: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左传》)——各位如果有意,就看我的马头行事吧。
- 代词:你
例:尔欲无君子之德而?(《左传》)——你想没有君子的品德吗?
3. 以
- 介词:用、凭、因为
例:以刀劈狼首。(《狼》)——用刀砍狼的头。
- 连词:用来、以便
例: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来彰显陛下公正清明的治理之道。
- 动词:认为
例:以为妙绝。(《口技》)——认为非常奇妙。
4. 于
- 介词:在、向、比
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把唐代和现代人的诗文刻在上面。
- 表示比较:比
例: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苛酷的政令比老虎还凶猛。
5. 其
- 代词:他的、它的、其中的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 副词:恐怕、大概
例: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6. 乃
- 副词:于是、就
例: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于是重新修建了岳阳楼。
- 判断词:是
例:此乃勇士也。(《史记》)——这是个勇士。
- 语气词:竟然、却
例: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竟然不知道有汉朝。
7. 故
- 名词:原因、缘故
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所以上天将要降下重大责任给这个人。
- 副词:所以、因此
例: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8. 然
- 形容词:……的样子
例:沛公默然。(《鸿门宴》)——刘邦沉默不语。
- 连词:然而
例: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 代词:这样
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劝学》)——即使干枯了,也不会再直起来,是因为把它弯曲过。
一词多义词汇表
词语 | 含义 | 例句 | 出处 |
之 | 代词、助词、动词 | 吾欲之南海 | 《为学》 |
而 | 连词、副词、代词 | 学而时习之 | 《论语》 |
以 | 介词、连词、动词 | 以刀劈狼首 | 《狼》 |
于 | 介词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岳阳楼记》 |
其 | 代词、副词 | 其真无马邪 | 《马说》 |
乃 | 副词、判断词、语气词 | 乃重修岳阳楼 | 《岳阳楼记》 |
故 | 名词、副词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生于忧患》 |
然 | 形容词、连词、代词 | 沛公默然 | 《鸿门宴》 |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丰富多样,理解每个词的不同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积累、多归纳,逐步提升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