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聊赖是什么意思】“百无聊赖”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因无事可做或心情烦闷而感到极度无聊、无所适从的状态。这个成语多用于文学作品或日常口语中,带有较强的主观情绪色彩。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百无聊赖 |
拼音 | bǎi wú liáo lài |
词性 | 形容词 |
含义 | 形容人因无事可做或心情烦躁,感到极度无聊、空虚、无法打发时间的状态。 |
出处 | 《世说新语·任诞》:“王右军(羲之)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曰:‘今四郊多垒,宜修武备,何以风雅为?’谢曰:‘圣人之道,寄于形骸,非徒饰貌也。’王曰:‘吾亦思之久矣,百无聊赖,聊与君共谈耳。’” |
二、用法与例句
用法 | 示例句子 |
描述心理状态 | 他一个人在家,百无聊赖地翻着手机,什么也不想干。 |
表达生活单调 | 她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日子过得百无聊赖。 |
文学表达 | 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百无聊赖的心境,展现了他对生活的厌倦。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无聊至极、无事可做、心烦意乱 |
反义词 | 忙碌充实、兴致勃勃、精神饱满 |
四、使用场景
- 文学创作:常用于小说、散文中描写人物内心世界。
- 日常交流:朋友之间谈论生活状态时使用。
- 心理描写:在心理类文章中用来表现人物的消极情绪。
五、总结
“百无聊赖”是一个表达情绪状态的成语,主要形容人在无事可做或情绪低落时的空虚和无聊感。它不仅可用于书面语,也常见于口语表达。理解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在写作或交流中更准确地传达情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