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骈的资料】高骈(约821年-886年),字千里,是晚唐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曾在唐末动荡的局势中发挥重要作用。他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将门世家,早年以战功闻名,后因镇压黄巢起义而声名鹊起,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藩镇之一。然而,其晚年因决策失误和内部矛盾,最终导致兵败被杀,结局令人唏嘘。
高骈生平简要总结:
高骈生于唐朝中期,自幼习武,擅长骑射,性格刚毅果断。他在年轻时便加入军旅,逐步积累战功,逐渐成为一方诸侯。唐僖宗时期,面对黄巢起义的威胁,高骈被任命为镇海军节度使,负责镇压起义军。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成功击退黄巢,一度被视为朝廷的中流砥柱。
但随着权力的增长,高骈逐渐脱离中央控制,形成割据势力。他修筑城池、囤积粮草,试图建立独立政权。然而,他的统治并不稳固,内部矛盾重重,最终在886年被部将毕师铎所杀,结束了其短暂而复杂的政治生涯。
高骈主要事迹一览表: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高骈 |
字 | 千里 |
出生年份 | 约821年 |
去世年份 | 886年 |
籍贯 | 江苏丹阳(今江苏丹阳) |
身份 | 晚唐著名将领、节度使 |
主要成就 | 镇压黄巢起义,曾一度掌控江淮地区 |
军事特点 | 善用骑兵,擅长防守作战 |
政治倾向 | 后期趋向割据,与中央关系恶化 |
结局 | 被部将毕师铎杀害 |
历史评价 | 有勇无谋,后期失策导致失败 |
总结:
高骈作为晚唐时期的重要人物,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名普通将领成长为一方诸侯,又因权力膨胀而走向衰落。他的经历反映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复杂局面,也揭示了个人能力与政治智慧之间的差距。尽管他在军事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最终未能避免悲剧收场,成为历史长河中一个令人深思的人物。